为什么张灵甫穿解放军军装下葬?看74师官兵的表现,粟裕立功了

廖化聊历史 2024-01-08 17:32:00

导语:张灵甫是国军将领中比较具有知名度的一位将军,是非曲直难以论说,有人认为他是新时代的马谡,也有人认为张灵甫是走歪了路的名将。其他的我们先暂且不论,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张灵甫为什么能穿解放军军装下葬。

要知道张灵甫是国民党将领,而且直到死亡的那一刻都没有投降,不是起义将领,也不是解放军将领,为什么他还能穿解放军军装下葬?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华野决定厚葬张灵甫

1947年2,国民党决定对陕北、山东重点进攻,试图一举摧毁党中央机构以及关内解放军重要军事力量。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调整战略的蒋介石并没有取到预期效果,反而是损兵折将,发生在孟良崮地区的战役只是其中一例,不过饶是如此,也够让老蒋心疼一阵的了“这是我军剿共以来,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

整编74师不是普通部队。在抗日战争时期,74军就是国民党军中战绩最为辉煌的几支部队之一,曾有“抗日铁军”的美誉。解放战争时期,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近三万人的一支精锐之师,全部换装美械。

有关整编74师的称呼有许多,比如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天下第一师……这部队可以说是老蒋的心头肉,但是在进攻山东时期,因为张灵甫的急功近利,部队被包围在孟良崮,孟良崮战役因此打响。

孟良崮战役打得并不轻松,全员美械的部队战斗力十分之高,华野的几个纵队甚至都伤亡过半,许世友也曾抱怨“部队伤亡很大”。

经过数日激战,解放军最终艰难拿下了整编74师主阵地,张灵甫被击毙于孟良崮。

在击毙张灵甫之后,如何处置张灵甫的尸体就成了一个问题,毕竟张灵甫不是一般人,草草埋葬不太合适。而且当时部队都杀红眼了,此刻看见国民党战争犯的尸体,恨不得戮尸。

其实华野指挥所更倾向于俘虏张灵甫,毕竟俘虏张灵甫比击毙张灵甫的意义大多了,但是事已既此,那也没办法了。在这种情况下,华野指挥部命令6纵特工团把张灵甫的尸体带下山,然后研究如何处理。

最简单的处理方法当然是曝尸荒野,这种方法是国民党的常用手段,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国民党就经常把共产党人曝尸荒野,并且阻止民众为这些人收尸,试图通过用这种侮辱尸体的手段来恐吓其他人。

但是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处置张灵甫,那和国民党有什么区别?把张灵甫曝尸荒野固然可以起到一定的鼓舞士气的效果,但是这会给统战部门添麻烦,政工部门在开展俘虏改造的工作会很困难,被俘的七十四师官兵会有很强的抵抗情绪。

考虑到这一点,粟裕明确指出要妥善安置张灵甫。要知道这个决定是很难下的,因为张灵甫和粟裕之间,不说是“食汝肉寝汝皮”,那最起码也是刀兵相见的关系了。

但是对于老对手的尸体,粟裕并没有过多苛责和报复,而是体现出共产党人的大度,给予张灵甫最后一丝尊重。

几日的困兽犹斗和死于乱战,张灵甫的尸体早已破污不堪,为了让张灵甫最后体面一点,解放军战士给张灵甫做了一个简单的入殓仪式,洗把脸,处理伤口,刮个胡子,穿上一身崭新的解放军军服,然后装入了一个楸木棺材下葬(ps:棺材是6纵政治部副主任谢胜坤自掏腰包买的,价值1000元)。

2:对74师的统战工作

妥善安葬张灵甫的主要原因就是处于对74师的统战考虑,张灵甫虽然比不上王耀武的影响力,但是整编七十四师还是有许多人和张灵甫有很深的个人感情。

我们就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张灵甫遗孀回台湾的时候,74师的老兵摆了20多桌来敬酒。此刻张灵甫已经不再是整编74师的师长了,他的坟头都已经长草了,但是74师出身的老兵还是尊重老领导,尊重师父师母。

74师被俘之后,许多官兵都抗拒改造,就连登记都十分抵触,各种谎言连篇,满手枪茧子机枪手张口就说自己是做饭喂猪的伙夫。

如果是一般部队,发点遣散费就让他们走了,但是74师不一样,74师的官兵都是受过正规军事训练、有极高军事素质的优质兵员,只要经过一番政治改造,那么这些被俘官兵很快就会成为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劲旅。

陈毅就曾指示“74师被俘战士一个都不要放过”,这话不是秋后算账的意思,只是认为改造这批人可比再培养士兵容易多了,他们是有很高的统战价值的。

厚葬张灵甫之后,整编74师的将校提出参加下葬仪式,送老领导最后一程。这在当时是得到批准的,而且还是登报宣传的事。将校们立了一个木头牌子,书“张灵甫之墓”,在墓前泣不成声。

厚葬张灵甫,既往不咎(不追究战争犯罪,同时许诺参军后“同等晋升”),开展政治改造,提高被俘人员的伙食待遇(我军伙食分三等大灶、中灶、小灶,74师被俘人员均享中灶待遇,部分将校、伤员甚至享小灶待遇)……这一系列的行为逐渐让被俘人员放下抵触情绪,接受改造,被俘的近两万人最终几乎全部加入解放军,投入到解放战争中。

在这里说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74师参谋长魏振钺接受改造后被调到军校当老师,为我军培养干部;74师少将副参谋长李运良被俘后无心再战,教育改造后遵从其意愿,送他回老家隐姓埋名生活了;74师57旅少将旅长陈嘘云,被特赦后回到南京定居,担任政协委员;大部分74师士兵接受改造后加入解放军,参加过渡江战役、少部分士兵、尉官(27军有部分俘虏)还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长津湖)。

就从这些人的表现来看,有没有抗拒改造的?当然有,有一些消极改造、抗拒改造,他们不愿意加入解放军,选择回家务农。但是也有许多接受改造的,并且成为解放军战士,在解放战争中立功。

粟裕大将有容人之量,能够妥善处置张灵甫的尸体,为统战74师官兵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是有功的。不仅有利于扩充兵员,还能让负隅顽抗的国民党人见识到我军的容人之量,主动放下武器起义,停止无意义的困兽犹斗。

-1 阅读:38

廖化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