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故居扩建挖出神秘古墓,墓主人是三个幼儿,身份扑朔迷离

河山明志 2024-05-19 11:21:49

2003年4月,山东临沂,恰逢王羲之故居扩建,工人们正在打地基。结果,工人们却在泥土下面发现了一个规格堪比皇室陵墓的神秘古墓。而墓主人的身份更是让人意想不到,居然是三个未成年的孩童。究竟这三个孩童有着怎样的尊贵身份呢?

当时,接到消息的考古队在抵达现场后,迅速勘察已经被挖出来的土层,判断应该是一座已经多达千年以上历史的陵墓。更奇怪的是,当考古队员对墓门进行清理时发现墓门上有一抹极为鲜艳的红色印记。若按照古书《太平御览》的记载,往往天子陵墓才会用铁矿红粉涂地。

难道这个出土在王羲之故居的陵墓竟然是天子墓,又或者王氏当真是成为了实质上的皇帝了?

据历史记载,琅琊王氏从两汉以至于魏晋时期都是名门望族,甚至连《二十四孝》的卧冰求鲤的主人公王祥都是西晋的开国元老。不仅如此,书圣王羲之的伯父王导和族伯王导在东晋更是声望、权势如日中天,坊间更是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语。

按理说,历史记载王氏家族虽然权势滔天,但是没有明确记载其有称帝的举动。不过,这座古墓的随葬品之奢华却是完全不逊色于当时的皇陵,在其中发掘出了超过250件的文物,从金器到铜器,从玉器到漆器,几乎一应俱全。莫非,王氏居然明面上不敢,而暗地里僭越皇权了吗?

这样的猜测很快被后续的考古发现推翻了。因为在清理了出土的文物后,专家们发现其中篆刻着“太康七年”、“太康十年”的字眼,而且从形制上看大多数是晋朝时期的皇家物品,想来应该是司马家的皇室成员。而太康恰恰是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年号。

按照一般的陵墓构造来看,陵墓一般可以分成前墓和后墓两部分,前墓主要是用来安放随葬用品,而后墓则是用来安放墓主人的棺椁。然而,这座墓却采用的是左右结构。

在西墓室中只安放了一个形制很小的棺椁,棺内是一副女童的尸骸。从牙齿来看,这个孩童的年龄甚至只有四五岁左右。这个女孩的身上穿着华丽的服装,头上插着金簪,胸口前更以40颗珍珠作为点缀物,左右手还分别戴着个金手镯,手指上套着金指环。依照晋朝时期的婚丧习俗,这应该是结婚时的配置了。

而在东墓室中则放置着两具形制更小的棺椁,安放着两个幼童的尸骸,一个大概在两岁左右,另一个甚至还没周岁。这两个幼童同样手戴金镯,而且陪葬品之华丽更胜西墓室,显然地位更加尊贵。

那么这三个孩子随葬品如此奢华,他们的身份又是什么呢?

据《晋书》记载,东晋皇帝司马睿和其妃子郑阿春曾经生下了司马焕,而且宠爱不已。只不过司马焕在两岁时因病早夭,司马睿悲痛不已,因此不顾百官反对,坚持耗费巨资给其修建了陵墓。因此,专家们推测墓中的那个两岁孩童就是司马焕。

不仅如此,专家们还推测:司马睿当时怕司马焕在黄泉路上无人相伴,又把几个月前去世的孙子一并安葬,还给司马焕配了个“冥婚”。如此,也就可以解释为何明明是皇室成员却安葬在王氏家族的墓地了,很大概率是因为这个被配婚的女童是王氏家族的女孩。

但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在十几年后,专家们对墓中的三具尸骨进行DNA鉴定,结果居然推翻了之前的全部推测,墓中三个幼童居然全部是女性,而且难以证明东墓室的两个幼儿之间有血缘关系。

这个鉴定结果让墓主人的身份陷入了更大的迷雾中,只能留待后人的发现了。

声明:文图均转载网络,内容未核实,如有侵,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

河山明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