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抗癌再添新证!最新研究:阿司匹林抑制癌症转移新机制

医学原创故事会 2024-05-12 23:06:34

阿司匹林是一款神药,数据显示,全世界阿司匹林年消耗量近年来基本维持在5万吨左右,相当于每年服下1500亿片阿司匹林药片。

为什么阿司匹林如此受欢迎?

1899阿司匹林的发明专利申请被通过,德国拜耳药厂正式生产这种药品,取商品名为Aspirin。一开始阿司匹林主要被用于解热镇痛。

1982年,英国科学家约翰万发现阿司匹林的抗凝机制,即抗血小板聚集。1985年美国卫生与民众服务部长玛格丽特宣布“阿司匹林可有效预防二次心梗发作”;1988年“内科健康医学研究”杂志公布阿司匹林可能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1996年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推荐阿司匹林作为预防心脏病的常规用药。

所以,现在大家是阿司匹林,主要是为了预防血栓。

来自世界心脏联盟(WHF)的数据则显示,全球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已超过5亿,想想看,这5亿患者,即便每天每人只吃1片阿司匹林,那么一年下来,要消耗多少片呢?

更糟糕的是,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也导致了阿司匹林的消耗量越来越多。

可是,除了能抗血小板聚集以外,阿司匹林还有一个作用,却是很多人不知道的,这个作用就是,阿司匹林还可以抑制癌症。

早在2020年《柳叶刀》就曾刊登过相关文章,表示服用阿司匹林可降低结肠癌发病率,高危人群发病风险减半,而且这种预防效果可维持10~20年,因此入选了最有希望预防结直肠癌的药物之一。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ell Death & Disease》上刊登的发表的一篇研究文章,为此再添新证。研究发现,阿司匹林经过水解会转化为水杨酸,通过激活抑制诱癌基因的表达,诱导AMPK并抑制c-MYC,从而下调了结直肠癌转移进程。教授表示,这项研究提示阿司匹林在未来或能用于治疗结直肠癌,实现抑制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鉴于阿司匹林在预防结直肠癌上的优势,现在对于有肠癌高危风险因素的人群,是可以尝试使用阿司匹林也预防肠癌的。

不过也有人提出了质疑,医生,是药三分毒,就更不用说阿司匹林了,众所周知,阿司匹林之所以伤胃,是因为它抑制了COX-1,也称环氧化酶-1,这种酶存在于胃肠黏膜里,能促进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能够保护胃肠黏膜,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导致环氧化酶-1被长期抑制,前列腺素生成减少,当然不利于胃肠黏膜的修复,发生消化性溃疡的风险就很高了。

所以,很多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发现吃着吃着就出血了,对于老年人而言,严重的消化道出血甚至有可能致命。

作为医生,我想说的是,要不要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肠癌,主要看患者的年龄,有些患者已经八十岁了,这个时候为了预防肠癌,去服用阿司匹林,一旦导致大出血,往往会致命,所以服用阿司匹林的风险太大,这个时候,单纯为了预防结直肠癌去吃阿司匹林,显然是不可取的。

可如果对于70岁以下的人群而言,由于形形色色的原因导致肠癌的发病率很高,比如遗传,这个时候去服用阿司匹林,获益是大于危害,是可以考虑服用的,但是服用的时候,要特别关注自己的胃,因为阿司匹林对胃的损伤是比较大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梅林等人在《中国循环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这项研究主要是针对服用阿司匹林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

这些人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165名患者,每天服用50毫克的阿司匹林,另一种是216名每天服用100毫克的阿司匹林。

最终根据相应的数据显示,如果每天服用50和100毫克的人都可以起到抑制花生四稀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但是每天如果服用100毫克的阿司匹林,会比50毫克的人群出现轻微出血的风险增加73.8%,总出血的风险率也会增加67.1%。

所以,如果害怕阿司匹林导致的副作用,那么在服阿司匹林的时候,可以适当减少阿司匹林的用量。

0 阅读:1

医学原创故事会

简介:我们是患者的暖宝宝,健康科普,有趣,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