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衔怪象:四野18个军长出了7个上将,三野16个军长1个上将也没有

陶陶读历史 2024-05-05 08:40:54

1955年大授衔发生了许多故事,在四大野战军中,属第三、第四野战军最强,战将最多。但纵观两大野战军的授衔,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第四野战军一共18个军,而18个首任军长中出了7个上将。而第三野战军一共16个军,首任军长居然一个上将也没出。

一、三野、四野各军长的情况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看看资料,看看三野、四野的首任军长们都是谁。

首先,我们将第四野战军的首任军长列举如下:

第38军首任军长:李天佑,上将军衔;

第39军首任军长:刘震,上将军衔;

第40军首任军长:韩先楚,上将军衔;

第41军首任军长:吴克华,中将军衔;

第42军首任军长:万毅,中将军衔;

第43军首任军长:洪学智,上将军衔;

第44军首任军长:邓华 ,上将军衔;

第45军首任军长:黄永胜,上将军衔;

第46军首任军长:詹才芳,中将军衔;

第47军首任军长:梁兴初,中将军衔;

第48军首任军长:贺晋年,少将军衔;

第49军首任军长:钟伟,少将军衔

第58军首任军长:孔庆德,中将军衔。

从49军之后,第50军、51军、52军、53军、55军皆为起义部队,其中著名的50军军长曾泽生为中将、55军军长陈明仁则为上将军衔。

综合下来,第四野战军的18个首任军长一出了李天佑、刘震、韩先楚、洪学智、邓华、黄永胜、陈明仁等7位中将。

其次,再让我们看看第三野战军首任军长的情况:

第20军首任军长:刘飞,中将军衔

第21军首任军长:滕海清,中将军衔

第22军首任军长:孙继先,中将军衔

第23军首任军长:陶勇,中将军衔

第24军首任王必成,中将军衔

第25军首任成钧,中将军衔

第26军首任军长张仁初,中将军衔

第27军首任军长:聂凤智,中将军衔

第28军首任军长:朱绍清,少将军衔

第29军首任军长:胡炳云,少将军衔

第30军首任军长:谢振华,少将军衔

第31军首任军长:周志坚,中将军衔

第32军首任军长:谭希林,中将军衔

此外第33军、34军以及35军皆为起义部队,其首任军长张克侠、何基沣、吴化文也并非上将军衔。

总之,第三野战军的首任军长,一个上将也没有。

这里提一句,第二野战军也和第三野战军一样,首任军长一个上将也没有,即使是大名鼎鼎、呼声很高的王近山。而第一野战军则不同,其首任军长不仅出了一个上将——第一军军长贺炳炎,还出了个大将——第三军军长许光达。

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暂且不提,那么歼敌数量第一,军队规模第二的第三野战军,为何16个首任军长一个上将也没有;而四野18个首任军长,整整出了七个呢?

二、四野为什么出现了上将军长

首先一点,第四野战军的精英实在太多了。

相比于华东,东北是我军经营的重点。刘少奇、朱德提出“向南防守,向北发展”的方针后,中央军委抽调全国的精兵强将,即刻赶往东北,其中靠近东北的华东军区提供的干部和精英最多。

其中包括八路军山东军区罗荣桓的部队,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的部队。罗荣桓、黄克诚一北上,带走了大部分干部和精英。

而这也导致华东战区的人才一度出现不足,华东军区参谋王德曾说:

“中央要求调走山东的五个师,结果走了六个师,还带走了18个基干团和大批军政干部,总共9万多人。同时,新四军第三师的3.7万余人,也由黄克诚带去了东北。留在山东的野战军,只有5万多人,兵不多、战斗力也不如从前。”

相比于去往东北的华东战区各个战将,留守山东、苏北的华野战将在资历、职务、战功上,往往都要略逊一筹。

除了华东军区的精英之外,东北还有陕甘宁留守兵团肖劲光的部队,八路军冀热辽军区李运昌的部队,东北抗联周保中的部队,东北军旧部吕正操的部队。

因此可以说,东北军区人才多得吓人,卷得也十分惊人。要想得到职务的提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按照中央军委颁布的《军衔指示》,评定军衔需要从德才资来衡量,并依据干部的军队级别和编制军衔来确定最终的军衔。因此,大多数正兵团级可评为上将,战功极大的副兵团级也有可能,但多数副、准兵团级可评为中将。

让我们看看四野的情况如何?

四野虽然有百万大军,但也只编制了4个兵团,其编制以及司令员分别是:

第12兵团司令员:萧劲光,大将,

第13兵团司令员:程子华,如果参与首先几乎肯定是大将;

第14兵团司令员:刘亚楼,上将;

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上将;

第21兵团司令员:陈明仁,上将。

萧劲光、程子华自不用提,无论是资历还是战功,配一个兵团司令都是绰绰有余的。刘亚楼,曾为东野参谋长,林司令、罗政委最倚重的智囊、干将。

而邓华,则是唯一一个由纵队司令员升格为兵团司令的将领,不仅如此他还兼任44军军长;

陈明仁,起义将领,其兵团本就是由他原来的部队所改编,也没人能挤掉他的位置。

有如此之多的精英首长压阵,四野各纵队司令想上升为正兵团级可谓难上加难。

邓华能在众多司令员中首先脱颖而出,是因为他拥有极强的大兵团指挥能力,他经常能带领好几个纵队作战。其后在朝鲜战场,邓华一度代理志愿军司令员,统领着百万大军,甚至比一些元帅带的兵还要多。

虽然很难当上正兵团级司令员,但并不代表四野众军长就没有机会,如果战功够大、能力够强,也有机会成为上将。

例如38军军长李天佑、39军军长刘震、40军军长韩先楚,三个部队的前身是东野一纵、二纵和三纵,被称为东野“三只猛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从冰天雪地的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

辽沈战役后,38军、39军和40军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充,甚至一个军达到五六万人,几乎比国民党一个小兵团的人数还要多。因此李天佑、刘震、韩先楚不仅功高,而且极具大兵团指挥能力。

至于黄永胜,也极具指挥能力,无论是六纵还是八纵,他都能带好。而他也因此成为第二个升任兵团司令员的军长。程子华转业后,黄永胜升任13兵团司令员。值得一提的是,朝鲜战争时,在林司令和罗荣桓的提议下,黄永胜和邓华互换司令部,由邓华带领13兵团入朝参战。由此可见,黄永胜虽然强,但比邓华还差点。

洪学智虽然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不如李天佑、韩先楚他们耀眼,但在朝鲜战争中大放异彩。他担任志愿军后勤司令,让志愿军从饥寒交迫、缺枪少弹,变得丰衣足食、火力凶猛,可谓功不可没。其后洪学智又担任了总后勤部部长,因此得以授予上将军衔。

由此可见,四野之所以出了7个军长上将,是因为四野人才太多、太卷,升官确实很难。很多将领到了军长一级,就很难升上去了。不过由于四野一些军长确实资历深厚,有“双一”背景,且极具大兵团指挥能力,因此授予上将是实至名归的。

三、三野为何没有上将军长

那么三野又是什么情况呢?前文也提到,华东区的许多战将被调往了东北,因此相对东北,华东就不是那么卷了,升职也较为容易。

第三野战军也有四个兵团,

第7兵团司令员:王建安上将;

第8兵团司令员:陈士榘上将;

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上将;

第10兵团司令员:叶飞上将。

这四大上将其中有三位是由纵队司令升任兵团司令员,其中王建安是华野八纵司令员、宋时轮是华野十纵司令员,叶飞是华野一纵司令员。而陈士榘则是华东野战军参谋长。

除了这四位以外,许世友、韦国清两大上将也是纵队司令员出身。许世友是九纵司令员,韦国清是华野二纵司令员。许世友因为生病,没能参加济南战役以后的战斗,因此无缘第三野战军兵团司令员之职;韦国清能文能武,和叶飞搭档,成为第10兵团的政委。

论及三野六大上将,他们有个共通点,那就是擅长大兵团作战,能带领多个纵队一起作战。

王建安在济南战役、淮海战役都曾独当一面,带领数个纵队作战;

陈士榘在“七月分兵”后,带领陈唐兵团转战中原,是那一时期华野战功之最,甚至能指挥中野的陈赓兵团作战;

宋时轮在淮海战役时,指挥三个纵队成功阻击了国民党援军,为决战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叶飞作为一纵司令员,是粟裕的“头马”,也经常带领复数以上的纵队一起作战,可谓独当一面。

许世友在“七月分兵”后,担任山东兵团司令员,完成了山东大反攻;

韦国清曾任苏北兵团司令员,也有一定大兵团指挥能力。

因此华野六大战将已经是华野资历、战力的顶点,基本没人能替代他们的位置。同时,中央军委鉴于三野有一定山头主义、地方主义倾向。因此在整军时,一般将老首长调离老部队。因此没有出现像四野一样,兵团司令还兼职军长的情况。

因此三野各首任军长,皆由资历相对差一点的将领担任。例如叶飞不是第20军的首任军长、许世友不是第27军的首任军长、宋时轮不是第28军的首任军长。因此上将军长的情况,是不会出现的。

但是三野也有较为可惜的军长,例如23军军长陶勇和24军军长王必成,作为粟裕手下三只猛虎,陶勇、王必成的战功比叶飞差不了多少。但是由于僧多粥少,副兵团级的陶、王2位将军最终错失了上将军衔。据说王必成对此很不理解,还闹过衔。

总之,三野和四野虽然都战将如云,但也各有各的情况。归根结底,四野太卷,三野没有那么卷;四野以红一方面军为主干,本位主义不强;而三野山头多,还因为本位主义被整训过。因此,四野能出中将军长,而三野则不能。

56 阅读:21753
评论列表
  • 2024-05-05 23:17

    在手下将才不如四野的情况下,粟裕指挥三野+二野打出了比四野更厉害的战绩,这恰恰说明了粟裕极其强大的能力!

    顽石 回复:
    嗯,不能这么说吧?三大战役要放在全国一盘棋的角度看,四野起了决定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比如淮海战役,与其说,我方六十万打垮八十万,不如说我方一百六十万打垮一百二十万。我觉得应该把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放在一起看,你认为呢?
  • Ai 17
    2024-05-05 22:59

    因为四野是由各个部队抽出来的精锐组成,上将多不很正常?

  • 随心 17
    2024-05-09 10:56

    论战功王必成陶勇上将

  • 凌云 10
    2024-05-05 15:39

    知道四野在红军长征时是第一军团吗?一路上都是打头阵的,牺牲了多少优秀指战员,活下来的都是军中精英!

    Ai 回复:
    先不说抗战时期115师三分开辟根据地,抗战胜利后,120师,129师,华北军区,山东军区,新四军各抽精锐和东北抗联组成四野,怎么四野就是红一军团了?
    ด้้้้้็็็็็้้้蒂花之秀 回复:
    红一军团底子是43军 红三38军 红十五39军 这都是长征过后留下的王牌部队
  • 2024-05-09 19:23

    第四野战军都是赫赫有名的将军,第三野战军好像都没听过

  • 2024-05-06 23:19

    主要是四野入朝的多

    飞宇 回复:
    这是重点
  • 2024-05-10 23:11

    华野是有了粟裕,才成为主力,主帅一个人带出了一个团队。东野则是强在团队,在这个团队的平台上成就了主帅

  • 2024-05-07 21:20

    中伟少将是不是亮剑里面的丁伟啊

    菜鸟九段 回复:
    李云龙身上有钟伟的影子。
    用户17xxx99 回复:
    李云龙原型是王近山
  • cz 5
    2024-05-08 16:20

    授銜要衡量资历、战功,例如:"抗日不上将,红军不下校"。另外才考虑山头。

  • 2024-05-18 15:35

    正常的,就是中央部署从别的部队抽调老红军,骨干指挥员才成立的四野,从后面四野少将以上人员的简历中就知道了。

  • 2024-05-05 13:20

    文中提到的这批人个个都是响当当的我军名将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 2024-05-05 09:49

    四野是各大根椐地抽调的精锐,当然名将多!

    麻烦 回复:
    不懂不要瞎说,进军东北的部队都是原115师的老部队,跟各大根据地没有多大关系。也可以说,林总帅旗在东北一树,各路大将纷纷归建
    Ai 回复: 麻烦
    359旅是115师的?山东和晋察冀军区又不全是11师部队,更别提冀鲁豫军区,新四军也去了人,再加上本土的东北抗联,只能说大部分是115师老部队,都是就真扯
  • 2024-05-09 19:06

    [点赞]

  • 2024-05-05 18:05

    徐海东的部队前后出了韩先楚,刘震,洪学智三位上将

    今夕何夕 回复:
    他们虽然都是红四的,但洪不是25军的
  • 2024-05-08 20:34

    上将、中将你弄明了吗?

陶陶读历史

简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