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丹33岁早逝,为何能入选军事家?

如松谈历史 2023-12-06 07:01:02

作者:相忘于江湖

在我军36位军事家中,刘志丹是比较特别的一位。

为什么说刘志丹特殊?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原因之一,我军著名的高级将领至少上百位,包括十大元帅、十大将、57上将,以及相当于开国上将以上级别的“无衔将军”,能够入选“军事家”无疑是崇高的荣誉;

原因之二,从36位军事家“盖棺定论”来看,刘志丹至少具备开国大将的资格,和开国十大将并驾齐驱。这样的高度,甚至连一些根据地和红军创始人都不能比;

原因之三,刘志丹是36位“军事家”中的最后一位,能够压哨入选,无疑是非常特殊的,同时也说明刘志丹和陕北红军对革命的贡献,是永远不能忘却的。

如果没有刘志丹和陕北红军,长征的红25军和三大主力就没有明确的落脚点,而在敌军力量强大的北方和贫瘠的大西北要找到一块合适的根据地,在当时实在是非常困难的。

单凭给红军奠定了一个落脚点,刘志丹就足以名垂青史。

刘志丹

在上个世纪30年代,南北方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以传统的秦岭、淮河位分界线,划分我国地理意义上的南北方,那么36位军事家有33位都是南方人,占比91.7%;而秦岭、淮河以北的仅有3人:占比仅有8.3%。

湖南15位:包括主席和3位元帅彭德怀、贺龙、罗荣桓,6位大将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许光达,以及5位先烈蔡申熙、曾中生、左权、段德昌、黄公略等人。

四川7位,包括邓公、杨尚昆,4位元帅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1位大将罗瑞卿;湖北4位,李先念、林彪、徐海东、王树声;广东3位,叶剑英、叶挺、张云逸。

另外,罗炳辉是云南人,方志敏是江西人,是100%的南方人;而许继慎是安徽六安人(在淮河以南),彭雪枫是河南镇平人(在淮河以南),也都属于地理意义上的南方。

36位军事家出自北方的仅有3位:第一位是出生于江苏淮安的“美髯公”周公(祖籍是浙江绍兴),第二位是山西五台的“布衣元帅”徐向前,第三位就是陕西保安的刘志丹。

这和当时革命形势“南热北冷”的大背景,基本上是一致的。

十大元帅、十大将唯一的北方人徐向前

如果换一个角度,从红军的发展趋势来看也是相符的。

土地革命时期10年间,红军一度发展到十几个根据地30多万人。在红军发展史上,先后成立过一、二、四3大方面军10个军团,以及35个军的番号60多个军。

这60多个军绝大多数活跃于南方,包括番号红1到红18的37个军。

此外,南方还有闽西红19、20、21军,赣西南红20军,赣南红21、22、22军、23军,以及鄂豫皖根据地的红25、27、28、30、31、33、34、35军等部。

诞生在秦岭~淮河以北的仅有12个军,这其中还有长征后合编而来的,像陕北红军和红25军等部合编而来的红27、28、29军;还有一支诞生于东北抗联的李红光红32军。

诞生在北方地区的其余8个军,或者没有召集起来番号就撤销了,或者成立不久队伍就被打散了。比如诞生于河北地区的几支队伍,冀中红19军、冀东红19军,冀南红20军、红21军、红26军,以及山西平定起义军组成的红24军。

刘志丹和陕北红26、27军,是北方12个军中硕果仅存的。

陕甘边根据地形势

在北方12个军的生存环境中,陕北的环境实际上最差。

和山西昔阳地区、冀东和冀南大平原相比,干旱少雨、土地贫瘠的陕北,无论是粮食作物、经济发展还是人口数量,刘志丹和陕北红军所处的生存环境无疑是最恶劣的。

但是,刘志丹和谢子长的陕北红军却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由于谢子长牺牲较早,1935年2月就积劳成疾,病逝在安定县灯盏湾。所以,被陕北人民亲切地称呼“老刘”的刘志丹,就成为陕北红军的顶梁柱和主心骨。在谢子长之后的陕北红军领导人当中,刘志丹的号召力和威望也是最高的。

1000多人的陕北红26军能够坚持下来,刘志丹居功至伟。

刘志丹是黄埔四期,和林总、胡琏等是同学。大革命失败以后,刘志丹回到家乡组织兵运和农民起义。刘志丹的父亲是金汤镇的团总,在当地交际颇广,刘志丹的表弟赵连璧又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道上大哥。

刘志丹借力打力,借助正规军中搞兵运、收编山大王、改造哥老会三条腿走路,很快就拉起300多人的红色武装。渭华起义后,善于因地制宜打游击的刘志丹逐渐发展起来。

刘志丹

为了说明刘志丹的不同凡响,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红24军。

红24军成立于“九一八”事变之前,比刘志丹红26军早一年。成立初期,红24军就有1100多人,比刘志丹红26军成立时的300多人强大得多,但是红24军却没坚持下来。

红24军,是平定地区11师高桂滋部的郝光一个团起义而来的。

平定起义后,39岁的赫光任军长,政委是26岁的山西军委书记谷雄一。

起义成功后,红24军撤出平定县城,经山西盂县、河北平山、灵寿最后到达阜平(抗战时期聂荣臻在这里建立了根据地)。在歼灭一个保安团后,红24军发展到3800余人。

但是,红24军面对的石友三是一个有奶便是娘的主,他的手下独1师沈克传承了石友三的衣钵。此人自称走投无路,特来加盟老朋友的红24军,还诚意满满地邀请前去改编。

结果,红24军政委谷雄一、副军长窦宗融等10余人到了独1师驻地训话时被捕,不久后杀害。两天后军长赫光、政治部主任刘子祥等6人又被骗捕,全部枪杀。

红24军由参谋长刘明德代军长兼政委,撤出阜平向山西转移。刘明德失踪后,红24军锐减至700余人。继任军长蒲子华牺牲后,余部70余人和陕北阎红彦、吴岱峰汇合。

1931年7月4日平定起义(赵瑞画)

北方地区武装起义难,能够坚持下来难上加难。

从北方近10起武装起义几乎全部失利来看,刘志丹和红26、27军的坚守更显得难能可贵。如果没有刘志丹,徐海东的红25军即便长征到达陕北,也没有立足之地。

如果没有刘志丹创立的陕甘边根据地,徐海东、程子华和红25军在陕北扎根,就要付出 大得多的代价。而没有陕北群众的支持,徐海东和红25军要生存下来绝非易事、

刘志丹和陕甘边根据地的存在,才让三大红军主力北上抗日有的放矢,也让红军的火种得以延续和发展壮大。这才有了徐海东拿出7000大洋的5000元,支援红一军团。

从这层意义上看,刘志丹和陕北红军的历史性贡献,是无法替代的。

33岁就英年早逝的刘志丹被授予“军事家”称号,实至名归。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0 阅读:2

如松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