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副团长指挥战斗,突遭战士袭击,闪身躲过说“谢谢”

如松谈历史 2023-12-04 06:59:06

作者:武陟东旭

1942年11月9日清晨,山东淄博马鞍山顶,鲁中军区二团副团长王凤麟起来解手,往山坡上不经意一看,倒吸一口冷气。

山坡下密密麻麻全是日伪军,少说有千人,而他们只有30多人能战斗,其余的人不是伤病员,就是家属。

日军因何为了几十个人而兴师动众,最终结果怎样?

1942年,中国抗战处于最艰苦的阶段,侵华日军华北司令官冈村宁次策划的大扫荡正在进行。

日军扫荡

作为计划的一部分,这年11月,两万日伪军,对胶东发起“拉网梳篦”式的“冬季大扫荡”。

敌强我弱,鲁中一分区司令员廖容标立即决定避敌锋芒,转移到外线。

鬼子乘虚而入,占据了马鞍山脚下大片地区。

他们也知道,八路军主力并未消灭,随时都会回来。

因此,日军不敢大意,为了巩固“成果”,他们在那里修了很多炮楼,设了很多据点。

说到马鞍山,人们肯定会想到安徽的马鞍山,山东其实也有马鞍山,在淄河上游的口头区。

安徽的马鞍山并不是一座山,是一座城市,而山东的马鞍山就是一座山。

只不过,马鞍山并不高,主峰海拔只有616米。

虽然如此,它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山脚下的淄河蜿蜒北去,大道在这里纵横交汇。谁占据了它,谁就控制了淄博到南京的咽喉,控制了整个淄河流域。

马鞍山现景

为争夺这座险关,敌我双方曾多次进行拉锯战。

1942年5月,这里就曾被日军控制,他们在山上建了炮楼,俯瞰着山下的道路,成为高悬在八路军头上的一把利剑。

鲁中军区一分区司令员廖容标是一位血性将军,他岂肯罢休?

侦察日军山上据点的情况后,廖司令员派特务营长王法山和侦察科长刘锡琨带了10名战士,从后山的绝壁攀岩而上,经过一个小时的战斗,就把山上的鬼子端了。

廖容标将军

日军控制的要地丢了,也不甘心,他们从外地调兵过来,对山上进行猛轰、猛打。

但因为马鞍山山势太险,八路军占领了日军修建的工事,把后山的小道堵死,日军攻打多日,也一筹莫展。

一个月之后,日军失去耐心,灰溜溜地撤军。

谁知到了秋天,鬼子出动5万大军对鲁中进行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扫荡”。

廖容标决定把军区4旅从口头区撤走,这样一来,马鞍山成了孤悬在山顶的我军前哨阵地。

它像一把利剑,插在敌人的心脏,让日军寝食难安,必欲除之而后快。

可是由于山势险要,易守难攻,日军对它一时无可奈何。

因此,它变成了1分区的“小后方”,一些行动不便的伤病员,还有一些干部家属,会被临时安置在山上。

问题来了,鬼子为何忽然想起攻打马鞍山了?

原来,一分区有一个叫干部王坤,跟卫生员恋爱了,他过不惯“扫荡”期间的苦日子,想跟心上人一起双飞到济南去。

卫生员意志坚定,不同意离开,还向上级举报了他。

上级对王坤进行批评教育,他显得很后悔,痛哭流涕写检查。

但是几天之后,王坤逃之夭夭,索性当了汉奸。

后来,他听说自己的心上人在马鞍山上,产生了一个罪恶的想法:借刀杀人,然后抢走心上人。

他告诉日军大佐中野:“马鞍山上驻有八路军大干部,还库存大量战略物资……”

中野眼睛放光,调集千人进攻马鞍山,想立一大功。

而这时候,山上兵力空虚,副团长王凤麟虽然厉害,但在3个月前的战斗中受伤截肢,腿脚不便,只能拄着双拐走路。

后排右二为王凤麟

看到漫山遍野的敌人,王凤麟没有丝毫胆怯,他从容地叫醒了战友,让他们占领制高点,然后从腰间拔出手枪,指挥战斗。

这时候,奇怪的一幕出现了,日军停在200米外,不再前进。

就在大家纳闷的时候,突然响起隆隆的炮声,炮弹从孟良台、后峪岭呼啸而来,落在南天门和峰顶。

不一会,不远处又传来马达声,敌人的飞机也飞了过来,在山顶投下一枚枚炸弹。

转眼之间,峰顶就成为一片火海。

狂轰滥炸半小时后,大批日伪军呐喊着,沿着石阶往上冲。

王凤麟带领30多名战士早已经严阵以待,全都趴在那里,持枪瞄准了敌人。

王凤麟是在苏联留过学的爆破专家,也是一名神枪手,他一枪打中一个,弹无虚发。

战士们也表现出色,做到了枪枪见血。

你想,留在山上的伤员和家属都要特别保护,能留在山上执行防御任务的,那都是百里挑一的,个个身手不凡。

而山上的伤病员、家属、老人、小孩也没闲着,他们给战士送饭送水送子弹,做好保障工作。

廖容标将军

就这样,敌人第一天几次进攻都被打退,留下了200多具尸体。

到了晚上,敌人撤了,王凤麟连忙指挥大家翻动敌人的尸体,取走枪支弹药。

因为经过一天的战斗,我方的弹药基本用尽,如果再爆发激烈战斗的话,情况就非常严重了。王凤麟认为,鬼子吃了这么大的亏,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果然,天亮之后,鬼子开始增兵,达到了两千,还运来了大量枪弹。

因为他们头一天遇到了顽强抵抗,确信山上有“大鱼”。

第二天中午10时许,日军再次发起进攻,还是老套路,狂轰滥炸之后派步兵进攻。

在王凤麟的指挥下,第二天依然牢牢守住了阵地。

夜幕降临,大家谁都没有安睡,因为次日肯定会有更激烈的战斗。

王凤麟冷静思考之后,做出一个决定,让大家把军衣撕碎,做成绳子,让家属和伤员顺着绳子从悬崖上面滑落,逃出敌人魔爪。

看着他们脱离危险,王凤麟长出一口气。

这时候,一个叫刘厥兰的战士突然动手,挥拳向王凤麟的头部打来。

王凤麟烈士

王凤麟闪身躲过,刘厥兰扑空,身体失去重心,倒在地上。

王凤麟用钢钳似的胳膊死死夹住刘厥兰的脖子,对他说:“谢谢你的好意,我决定跟阵地共存亡!”

原来,王凤麟是我军第一个指挥战士用炸药包炸炮楼的爆破专家,在山东纵队第一旅二当副团长的时候,专门开设过爆破班收徒,培养了不少爆破高手,其中很多人成了爆破英雄,刘厥兰就是其中一位。

刘厥兰是这次战斗前几天送伤员来到山上的,见形势危急,伤员和家属都从后山脱险了,他想让老上级走,但王凤麟坚决不同意。

无奈之下,他想把王凤麟控制住,强制他下山。

知徒莫如师,王凤麟明白徒弟的良苦用心,对他说了声“谢谢”,仍然决定留下抗敌。

第三天的战斗最为惨烈,工事被摧毁了,战士们的枪膛里全都空了,石头也用完了。

到了中午时分,只有13名战士还活着,其余的都已经长眠在这里。

下午5时许,敌人的又一轮进攻开始了。

把守南天门要道的警卫员小赵,身上多处负伤,成为血人,他用尽全身力气,将掩护的石墙推倒。

“轰隆”一声,乱石飞滚而下,下面的日伪军哭爹喊娘,一片哀嚎。

小赵也因为失血过多,英勇牺牲。

王凤麟也已经满身是伤,军装被鲜血浸透,双拐也被炸飞。

眼看阵地就要丢失,他拿枪逼着自己的通信员小张和爱徒刘厥兰,顺着绳子从后山撤退。

“要死我们死在一起!”刘厥兰和小张一起喊道。

“没出息,你要逃走,为我报仇!”王凤麟瞪着血红的眼睛怒吼道。

看着小张和小刘离开,王凤麟欣慰地笑了,他转过头,抽出子弹夹一看,里面仅剩一发子弹了。

这时候,一群鬼子呐喊着向他扑来,王凤麟轻蔑地一笑,对准自己的头部扣动了扳机……

另一名干部冯文秀也身受重伤,他枪膛里没有一颗子弹,只好腿纵身跳崖。

黄昏时分,战斗结束了,日军在死伤几百人之后,登上山顶。

我军有27名干部战士牺牲,刘厥兰等10余人幸存。

看到阵地上只有27名八路军的遗体,日军震惊了,他们怎么也难以置信,说好的八路军大官呢?

他一转身,盯着汉奸王坤,举起指挥刀刺向对方。

一声惨叫,这个可耻的叛徒倒在血泊中中。

抗战是惨烈的,也是悲壮的。没有无数个“王凤麟”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抗战的胜利!

参考文献:

1.《中国抗日战争大辞典》武汉出版社

2.《中华英烈词典 1840-1990》张海赴等主编军事译文出版社

3.《沂蒙抗日英烈传》中共临沂市委党史研究室山东人民出版社

4.《马鞍山保卫战》淄博市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华书局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1 阅读:218

如松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